首页  基地简介  研究队伍  学术成果  学术交流  人才培养  出版刊物  资料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基地简介>>大事纪要>>正文
中心举办“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现状、困境和发展趋势分析”学术研讨会
2016-08-29 11:33  

2016年8月29日,由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兴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转轨经济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和《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现状、困境和发展趋势分析”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四十名学者齐聚一堂,在“俄罗斯的经济形势”、“俄罗斯的市场化改革与结构转型”、“俄罗斯的对外关系”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俄合作”四个议题框架下,就当前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内政与外交政策、中俄关系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中心主任刘洪钟教授、徐坡岭教授、曲文轶教授、殷红教授、付争副教授、袁靖博士、崔铮博士参加了会议。刘洪钟主任做开幕式致辞和主持闭幕式,曲文轶教授做会议主旨发言,徐坡岭教授和殷红教授做会议发言。

曲文轶教授在题为《俄罗斯人如何评价转型》的发言中指出,自从1980年代后半期开始启动民主化市场化转型以来,俄国人对于改革的总体认可度于2000年后逐渐上升,2006年后甚至超越保守派占据了优势地位。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形势逆转,留恋旧体制的保守派重又占据多数。可以说,强大的反改革势力的存在是俄罗斯转型时期的一大显著特色。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除了私人福利,有关转型给国家社会带来的整体福利影响的认知在微观个体的转型评价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换言之,理性经济人并不全然是“自私的”,在对改革进行评价时,集体的福利影响也被纳入到效用函数之中。大政府的经济社会理念、对于强人和秩序的偏爱,以及墨守成规的习性,有助于解释个体对于市场化转型的反对;相反,对于个性、挑战以及自由的偏好,有助于提高居民个体对于市场化改革的支持。

徐坡岭教授在题为《俄罗斯进口替代战略化与经济前景》的发言中指出,进口替代作为重要的工业化发展战略,有其内在的逻辑基础和重要的实践价值。俄罗斯的进口替代从自发进程到政策实践,是经济危机和内外部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性质和内容看,俄罗斯当前的进口替代,其根本目的是在反危机过程中逐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是国家安全战略和结构发展战略的综合。在WTO框架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贸易保护和复汇率制等传统进口替代政策工具已经失效,但一定时期的弱势卢布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渐提升能够满足进口替代的必要条件。俄罗斯进口替代战略的政策逻辑具有合理性。

殷红教授在题为《西方经济制裁背景下的俄罗斯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的发言中指出,当前俄罗斯面临的经济危机是结构性、周期性与外部性三重危机的叠加显现,其中结构性危机是主导性的,其影响将是长期的。相关经济政策集中于近两年的反危机计划,其目标一方面是针对外部性危机即西方经济制裁和油价下跌的应急措施,另一方面是旨在解决结构性问题的长期发展政策,后者对于俄罗斯更为重要。困扰俄罗斯的是今后该选择何种政策以提振经济增速,是继续奉行政府干预主义还是向自由市场经济推进,在当前俄罗斯经济学界乃至决策层还存在很大分歧,而已经临近的政治选举周期将迫使普京政府对此做出平衡与抉择。

关闭窗口

中国沈阳 辽宁大学 Copyright by 辽宁大学 辽ICP备:05001361号
地址: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南大街58号 邮编:110136 电话:0086-24-62602446